“保障房”亟待立法保障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当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保障性住房。报告指出,今年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保障房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尽管中央承诺到2015年将建成不同类型的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不过,在代表委员的眼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依旧亟待立法以提供保障。

无“法”保障的保障房

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保障房”建设。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杨超在参加“政协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记者会上表示,他在本次提案中呼吁政府加快保障房的立法。他认为,政府不应等到大批保障房建成以后,出了问题再立法。“立法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我们的保障房建设在阳光下运作,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保障性住房由于缺乏法律保护和规范,一直被媒体视为“权力寻租”的高发地带。2011年,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等地共计清查出骗租骗购保障性住房9800多户。在河南省的专项治理行动中,查处了郑州85户家庭提供虚假户口骗购经济适用房、开封30多人骗购经济适用房27套、洛阳2077户申请家庭不具备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等一批案件;北京和上海也分别查处了5144户和2645户骗保家庭。

很多代表委员认为,之所以出现大量骗租骗购保障房的行为,根本在于国家未出台相关法律予以约束。于是地方只能自己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以河北为例,该省在去年新出台了关于保障房的终身禁入制,对不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处3万元罚款,终身不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而在深圳,政府提高了骗购骗租保障房的违法违规成本,对骗购人最高可处20万元罚款、终身不再受理其购买保障性住房或者购房补贴申请;骗租人最高可处6万元罚款、10年内不予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但是市场和研究者认为,只要缺乏国家层面的对应法律,就难以遏制此类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建议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保障房退出机制。让保障房得以循环使用,让已超过基本条件的居住者退出,让符合最低条件的人入住。这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金志国评价2012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说,国家依旧大力推动保障房建设,表明了决心。

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易鸣曾经参与香港公营房屋建设的政策制定,她认为,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十分庞大,在继续加快推进过程中,必须同时在法规制度、资金投入、土地供应、质量保证、后续管理以及审查监督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大学教授范谊的建议更加“严厉”:“公务人员利用职权非法骗购骗租公共保障房的,按照贪污罪论处;非公职人员非法骗购骗租公共保障房的,按照诈骗罪论处;赔付骗购骗租所得金额按照所得房屋时市场价折算。”

应更理性配置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河南的建业住宅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全国的房地产情况进行了预判。他认为,今年全国房地产价格的总体趋势依旧是“稳中有降”。2012年即将到期的大笔房地产信托由于“分散到期”并不会对全国房价有特殊影响。

谈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他认为,国家应该实行保障房配建区域差别化政策。中央政府推行的保障房建设计划,有利于缓解大中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在具体执行环节,以完成行政计划为目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层层分解,未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未来可能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他建议针对我国城市进行分类研究,综合区域经济结构、人口、房价、住房供需状况确定不同级别城市的保障房配建标准及规模,使保障房建设计划更具针对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在另一份建议中,胡葆森认为在一个城市中,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是不属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也还不足以凭借自身实力来购买住房的“夹心层”,而非户籍人口。目前大多数城市的保障房申请制度均设置了户籍限定或入籍年限限制,对“夹心层”极为不利。在国家着意推行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各城市应当尽快废除阻碍“夹心层”享受保障房权利的规定和制度;有条件的城市,甚至应当对符合条件的“夹心层”群众提供住房补贴。他认为重庆市尝试将几百万农民工户籍转化与公租房保障相结合来推动,完成城市化、工业化的协调推进,社会反响良好,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托公司地产项目高级经理评价说:“目前基本没有地产企业愿意发保障房建设的信托。其他的融资工具也没有太多关于保障房的内容。”他认为,目前保障房建设数量略减可以让一些地区减轻压力。“这样或多或少可以对提高保障房建设质量带来正面影响。但是资金来源一直不乐观。”

两会之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说,2012年除了继续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外,中央将继续加大资金补助力度。“今年中央补助资金不低于上年。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下达421亿元,其中255亿元补助新建廉租住房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其余166亿元用来补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他说,符合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发行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专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其他企业,也可在政府核定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额度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项目融资。一些地方正与保险基金等社会基金合作,探索保障房融资方式。

对于保障房建设规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原主任张泓铭则认为,到“十二五”末期,国家将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规划并不是“大跃进”的表现,“是因为前几年我国住房保障落后,当前保障任务紧迫。”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