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改也要奖勤罚懒

     老百姓的收入从何而来?是通过创造更多的劳动获取收入的机会,还是通过政府补贴?根本还是要靠前者。但这几年一个不好的风气就是:什么都是政府大包大揽,靠财政转移支付扶持弱势群体。对不对?对,但要有度。否则,会使整个社会变得懒惰,弱化整个社会的拼搏与奋斗的精神。中国必须拒绝“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二次复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先生在两会期间对税制改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力主减税,原因很简单:第一,过度的收税会导致市场分配的不公平。第二,国家分配确实可以照顾一些弱势群体,但从中央拿钱层层往下分,管理层积极性不高,而且每个环节会流失。不主张政府以“关注民生”的名义收更多的钱。

实际上,政府收入和社会其他收入是个“跷跷板”,尤其是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税赋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收入的大幅增长,必然抑制企业收入增长。只有企业获得足够的利润,员工的收入才会增加,而且是在“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前提下的增长,是有效率、讲结构前提下的有效提高,是真正公平前提下的提高,是整个社会、经济进步的根本动力。

笔者坚决反对一些人挖空心思论证某些新税种设置的合理性,而只字不提政府该如何减税、如何结构性调税的问题。他们很多时候甚至不惜煽动社会不良情绪,为增加税收提供依据。这样的做法,实际已经严重地误导了所谓“弱势群体”,试图通过不断地提高低保“不劳而获”。

仅以北京为例,如果“低保”每月1500元,而工作每月3000元工资,你会选择吃低保?还是工作?在这种比较的情形下,如果政府确保“低保”跑赢CPI,使得“低保”每年都会上涨,而工作加薪的希望却十分渺茫,这会导致怎样的社会预期?在此预期之下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很明显,长此以往,社会会怎样?低保人群越来越大,政府支出越来越多;政府为了保障性支付,又需要不断加税;加税的结果使企业主寒心,放弃企业、放弃财富创造;结果失业人群再增加,低保人群再扩大;政府再加税——如此循环往复,必然导致经济停滞,政府彻底失去税源。现在,必须立即停止这样的恶性循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特别要拉动消费需求,但现实是怎样的?我们必须看到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多年来,除了政府部门越来越有钱花之外,其他社会部门——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主、那些早出晚归的工薪阶层,他们的消费能力却越来越弱。而真正生活水平略有提高的百姓群体当属“低保阶层”,他们甚至以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口实嘲笑“工薪阶层”的辛苦劳作。

这正常吗?政府是不是应该认真地检讨一下?税收的结构性调整——为了奖勤罚懒、构造社会和市场的良性循环机制;调整中减税——为了减轻国民的生活压力、构建整个社会的幸福和谐。这才是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