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王运亮:上海挣钱合肥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在所谓的大上海工作了很长时间,我始终爱不上这个别人眼中的繁华都市。”王运亮说。

王运亮出生在安徽淮北一个普通乡村家庭,通过求学走出了山村,并一步步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其实,到上海打拼并非王运亮的主动选择,属于工作调动,已经在蚌埠娶妻生子的他,其实更想过安稳平淡的生活。

“在小城市里的人看来,能到上海就好像生活在了别人羡慕的眼光中,但是真正生活在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王运亮也考虑过在上海安家,因为一起从蚌埠调到上海的同事中,不少人逐渐在上海买房落户。

但外地人要想在上海安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房子问题。“上海的房价实在是太高了。我出生在农村,不仅得不到家庭的资助,相反还要对父母兄妹进行接济,经济上是捉襟见肘的。”王运亮说,“我的一个同学,把合肥黄金地段的100多平米的大房子卖掉,然后勉强凑够了首付,在上海很一般的地段买了一个50平米的小房子,还背上了一大笔贷款。”

经过了一番纠结,王运亮觉得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幸福生活。“很多人拼了命想在大城市扎下根,是觉得这样很荣耀,能够证明自己混得好。但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家的感觉。”他说。

于是,王运亮和妻子做出了另外一种选择:安家合肥,然后上海赚钱合肥花。

“合肥未来的发展前景我是非常看好的。而且这里生活消费成本比较低,但生活品质却并不比上海低,居住、消费、休闲条件甚至更好。为什么非要到上海呢?”他说。

2009年,就在上海的房价普遍冲破3万的时候,王运亮一家在合肥不错的地段买下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大房子,每平米单价还不到4000元。“买这个房子我们基本上没有背负任何压力,如果在上海,恐怕只能买个卫生间吧!”

王运亮说自己现在的幸福指数很高,因为“曾经在上海舍不得进的酒楼、茶庄,我可以在合肥多多享受;与老婆孩子一起逛上海南京路时,怎么也爽气不起来,但到了合肥购物,却是‘刷、刷、刷’心不疼、眼不眨……上海到哪里都又远又堵车,在合肥骑个自行车就可以转一圈……”

但现在王运亮只能是每一个月左右回一次合肥的家。在合肥置业安家后,王运亮也考虑过回合肥工作,这样虽然收入会少一些,毕竟可以一家人团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上海。“主要是年纪大了,毕竟快50岁了,去一个新的单位,然后一切再重新开始也不太现实。还是等着退休以后再回去吧。”他说。

王运亮说,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次回到家,和女儿交流一下她在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然后一家三口上街去转一转,生活简单而踏实。

现在,王运亮在合肥的房子已经涨到了每平米六七千元。随着女儿考入位于合肥的安徽大学,王运亮决定彻底在这个城市扎根,于是去年他又在附近买了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也不算投资啦,主要是留给女儿的。”他说,“她去年考大学的时候,高出一本线有20多分,本可以选择上海的一般一点的大学的,但是我建议她还是留在合肥上大学,因为这样她的压力比较小,我们压力也比较小,而且我带她去过几次所谓的大上海,她和我一样,也不大喜欢上海。”王运亮说。

“更喜欢充实,还是悠闲?更喜欢繁华,还是简单?更喜欢压力,还是平淡?这些问题永远没有对错,幸福与不幸福从来都没有标准,只要找到适合的,就是幸福的。”无论女儿的人生会在哪里,王运亮都希望她是幸福的。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