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外贸“双降”无需过度担忧

梅新育

2012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下降0.5%,进口下降15.3%。进出口“双降”局面时隔数年重新出现,在国内外经济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是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国,这一“双降”局面无形之中也给“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增添了“依据”。

毋庸讳言,目前中国外贸外部环境相当严峻。然而,中国历经60余年造就的完整产业体系果真就在国际竞争中不堪一击?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果真脆弱得经不起一点风吹浪打?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今年1月进出口的“双降”在很大程度上是“春节效应”的产物。每年的春节都会大大减少当月工作日和产出、出口,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就业状况改善,愿意牺牲春节假期提前上班的人大幅度减少,愿意休息至正月十五之后才上班的人大大增多,这种“春节效应”还有日益放大之势。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份,当月只有17个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少4个工作日;这样,按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实际,运用季节调整法剔除春节效应的影响后,1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2%、10.3%和1.5%。

进一步分析当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类别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出口的竞争力依然相当强劲,即使在高成本时代受打击最大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不例外。今年1月我国传统大宗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仍然比较平稳,其中,服装、纺织品、鞋类等7种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2.4%。由此可见,成本上升还不足以根本动摇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

即使在较长时间跨度内,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也仍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一是因为中国正在逐步超越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力的阶段,越来越多地依靠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效率、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二是因为中国能依靠国内产业转移而消化掉相当一部分成本上升的压力。

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中西部人力、土地等项成本比东部发达地区低得多。中国的国内产业转移也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近五年来,中西部省市自治区出口增幅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重庆外贸额增幅从2006年起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外贸增长22.5%,重庆增幅则高达135.1%,其中出口增幅高达164.9%。

今年1月份,中西部地区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1倍、1.1倍、19.6%和23.5%。至于我国内迁出口产业与印度、越南等后发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相比的地缘劣势,依靠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势,依靠海关通关程序革新带来的效率提高,也能抵消掉相当大一部分,相信我国中部地带能抓住这个产业转移的契机。

更令人宽慰的是,即使在1月份的双降局面下,我国出口升级的进步也仍然在继续。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1月份我国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32.1亿美元,下降3.5%;机械设备出口271.5亿美元,增长3.5%。在贸易方式构成方面,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出口767.7亿美元,增长2.6%;进口747.6亿美元,下降12.5%;同期加工贸易出口626.4亿美元,下降4%;进口301.2亿美元,下降19.9%。出口中一般贸易增长而加工贸易下降,这标志着我国贸易方式日益转向效益较高的一般贸易方式。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太过忧心忡忡?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