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协定不是谁对谁的恩惠

于海洋

1月9日至11日,在海警被刺风波、朝鲜领导权更替的大背景下,韩国总统李明博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淡化近日笼罩在两国之间的阴郁氛围,交流地区局势相互关心的信息,是这次访问中的题中之义。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自然成了观察家们衡量此次访谈成果的关键指标。令人遗憾的是,在FTA问题上,此次访问也只达成了许多意向性的共识,诸如尽快启动、尽快落实、共同努力之类。

所以,如果我们对此次李明博总统访华做一下总结的话,可以说“沟通就是目的”。这并不奇怪,沟通本就是一切合作无法避免的开始,它足以成为一次例行访问的目的了。真正可以称得上让人奇怪的,其实是国内外许多相关人士对待此次访问以及FTA谈判的态度。过度的政治解读使一场常规的谈判看上去似乎波谲云诡了。

首先,朝鲜半岛政治形势的发展不会是两国FTA谈判的砝码。两个国家其实都犯不上用这样糟糕的砝码。我们需求清晰地看到,不管你情感上喜欢与否,朝鲜局势的稳定对每一方都是福音。

中国没必要因为支持朝鲜局势平稳而安抚韩国,因为尽管韩国有一种受害者情结,但是一个出现动乱的朝鲜还是比一个敌对的朝鲜更可怕。韩国的经济既接受不了突然统一,也接受不了突然动荡。同理,韩国也没必要为了防止半岛局势恶化而拉拢中国。中国所做的一切既是国际责任所在,也是国家利益所在。韩国的态度无论是怎样的,中国的选择还是一样的。

对于中韩这样两个政治模式极其稳定和可预期的国家来说,让半岛局势掺和进有固定逻辑可循的经济谈判当中,有什么意义呢?中韩间的经贸合作是一个从1992年就开始了的年规模破两千亿美元的稳定交易,你不能说它不受政治波动影响,但它的规模足以使它抵御其他领域波动的影响。

其次,中韩FTA谈判会是艰苦的博弈。从目前看,双方交锋的战场集中在“敏感部分”的前期磋商上。所谓敏感领域,就是双方试图保护同时希望对方见谅的本国脆弱部门。韩国积弱已久的农业,中国尚欠发达的制造业,都会是争夺的战场。但是商业谈判毕竟还不是真正的战场,它不是一个绝对零和的游戏。要么你我各退一步,要么今天我多退一步,但是从长期看你要给我补偿。

日本、韩国包括中国一些主要媒体,都将希望寄托在政治干预创造“退步一方”上,这样的逻辑宏观上没问题,具体看很诡异。

宏观上没问题,指的是政治家的选择自然是可以影响一线官员谈判立场的,比如有韩国媒体指出,从美韩FTA谈判招来差点让李明博退位的牛肉风波中,中国应该体谅韩国政府在农业问题上的难处和坚定立场;还比如,有日本专家预测韩美同盟的强化以及FTA协议的达成,会加大中国做出让步、拉拢韩国改善地缘政治处境的决心。这些政治因素是不是会影响谈判呢?谁也不能说绝对没影响。

那“具体看很诡异”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如果这些理由都成立的话,国际经济规则就形同废纸一张了。谈判就是相互妥协,一方总是赢的谈判是维持不下去的。这意味着谈判总会有牺牲,你可以同情它,它也可以制造政治压力,但是它不能代替谈判的本质,也不能逼迫其他国家因此做出更大的让步。同理,韩美同盟强化不是由FTA带来的,也推不出中国为此就迫切需要让步签个FTA来抗衡的结论。因为逻辑上看,中国如果让步、利益受损地签个FTA,那岂不进一步强化了韩国,也顺带强化了韩国盟友的美国?

政治本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活动,国际政治由于涉及变量更多,模糊性更强。这给了人们许多想象的空间,似乎相对明确的经济生活就是为了解开政治迷局而设的。这是一种假象,对一个国家而言,将每个问题领域区分开,是它控制行政风险的最可靠手段。

所以,FTA就是FTA。如果韩国肯在农业领域让步,那是因为它看中了预计GDP增加2.3%的好处,中国在逆差超700亿美元的情况下要是肯继续让步,其理由也会给予共同市场中中长期收益的自信。它不是谁对谁的恩惠,也不是谁对谁的献媚,更不是谁和谁的伟大友谊,它——仅仅是生意而已。(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