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不应该成为政府恩赐品

张志勇

校车事故引发的校车安全问题正持续升温。2011年底工信部发布报告,就《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多项国家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1月5日起,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会也正式召开。

这看起来是一件众望所归的好事,却突然衍生出“鼻子之争”。有人说,宇通客车的代表左右了会议的意见,由该企业执笔的新标准更多以宇通等大型客车企业的利益为主,将中小型客车生产企业完全排除在外。

如果说宇通的设想是代表了大型客车生产企业的意见,那么反驳宇通设想的那些中小型客车生产企业,又何尝不是在考虑自己的企业利益呢?

千百万学生安全的问题,突然间被各方的利益横插一杠子,这算什么事?

校车安全事关学校学生的安全,但非常奇怪的是:校车安全标准征求意见中,怎么不见有学校代表的出现?

校车不应该完全成为一件政府恩赐品,更不仅仅应该是企业获取市场利益的渠道,因此,校车的安全标准不是仅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就能够万事大吉,也不仅仅是需要考虑吸纳校车企业代表的意见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校车安全最重要的意见,还是应该来自于学校!

据媒体报道称,最近举行的校车安全标准的征集意见会,是由十个部委与主流客车生产企业联合召开,但是这些部委了解全国各地校车使用的现状吗?各个客车制造厂家的代表,有过对于校车市场的具体调研吗?

虽然我们不愿意将校车看做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产品,但是校车制造的安全标准,确实应该走市场化的路径。

什么是市场化的路径?就是要反映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校车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销售。

全国30多个省份,2800多个县,4万多个乡镇,这些地区的地理条件、收入水平、气候状况、学校分布有着巨大的差异,怎么可能按照一个校车的标准去制造校车?即使要按照美国的标准,也至少需要依据中国的市场需求做一些本土化的改进吧?难道我们这些一直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客车生产企业代表,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再来看看发生校车事故的一些基本情况。

所谓的校车,在目前的中国并不是一个专用车型的细分。这个从发生校车事故的几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校车之所以成为校车,是因为这些车辆被用来在特定时间接送上下学的学生。至于车辆的来源以及品类,则五花八门。有租用社会公交车辆,有租用私人面包车,也有部分属于学校所有。

从发生事故的首要原因来看,大部分也和校车的车辆本身无关,更多是超载、交通违规、消防设施不过关、无证上岗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这些问题不一起解决,除非开上一辆装甲车,否则事故仍然无法避免。

在更多的地区,比如县级、乡镇,由于家庭住址与学校距离不算太远,基本都没有校车存在,大多是学生家长担起接送孩子的义务。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也强行安排校车是否符合市场原则和安全原则呢?

鉴于最近事故多发,政府主管部门自然需要考虑一揽子解决全国性的校车问题,但是解决校车问题不等于强行摊派,否则可能一方面解决了校车的安排,另一方面却脱离了学校学生的实际与地方的财政能力。为什么许多所谓的校车都是租用社会车辆,已经说明学校不愿或者没有能力购买专门的校车接送学生,或者也说明安排专门的校车接送学生,会造成校车在更长时间内的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接送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校车的问题,接送人员与学校、家长之间的衔接也应该是校车接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学生的安全在所有事项中居于核心的位置,而学校、家长、司机、校车制造企业、交通道路、社会监督、社会服务体系等等都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如果抛弃其他,只是单独强调校车的制造标准,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校车的安全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政府的重视,以市场的方式来解决,所谓市场方式,就是需要以学校、学生这些消费者为核心。希望校车安全最终不要成为一项政府的政绩工程,也不希望校车安全最终成为企业抢夺市场利润蛋糕的借口。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